文 吴泽源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
提起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尼诺,大家自然会想到他那部大获成功的代表作《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电影成就了他酷儿电影偶像的地位,也为他带来了无谓的负担:在此之后,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他拍出又一部CMBYN。
所以,由他全程执导的新剧《本色》没能成为爆款,也就不足为奇。带着先入为主期待的观众既没有再次看到少年与俊男的恋情,也没有再次看到溢出景框的澎湃欲望。但这些对《本色》来说不是重点。这部剧所讲述的,远大于这些。而且它没有失去瓜达尼诺的特色。这是他作为导演,真正的成熟之作。
青春本色
就《本色》的故事主线而言,它是部不折不扣的青春剧。剧集的主人公是一群出生在军人家庭的高中生,他们跟随着父母姐妹,搬到了美军驻扎在意大利基奥贾市的军事基地,并因此相互结识。他们性格各异,每个人都在小团体内扮演各自的角色;他们之中有暧昧的多角关系,但在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张力。
剧集以初来乍到的基地指挥官之子弗雷泽,和基地副指挥官之女凯特琳作为主角;两人对自己的身份与性向有许多迷惑,在挣扎着认清自己。但《本色》的厉害之处在于,虽然有两个明确的主角,但其余每个少男少女,都不只是陪衬主角的绿叶——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性格棱角和苦恼。
除两位主角之外,在小团体中,有三人最为引人注目。凯特琳的哥哥丹尼是团体中的火药桶,他总是神经紧绷,一受到些微刺激就会爆发。胖女孩布莱妮是团队里的“母亲”,她乐于开导每个正值低落的伙伴,虽然她的过度热情有时会招来嫌弃。正在服役的空降兵克雷格,则是团体中的导师与黏合剂。他性情随和,却不怕承担责任;只有他能让心生嫌隙的凯特琳与布莱妮重新和好,也只有他能驾驭住一捅就炸毛的丹尼。
但所有这些少年,都有着各自的隐秘软肋。丹尼看上去凶悍无理,实际上却因为无法在异质环境中找到自我认同而极度痛苦。布莱妮善于观察,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她迷失在一次次短暂的迷恋情绪中。就连心智最成熟的克雷格,在为任务离开伙伴时,也露出了自己的真实一面:他只不过是个不满18岁的稚嫩男孩。
瓜达尼诺用细腻笔触表现着这些心绪敏感的角色,并用许多看似多余的闲笔,为角色留出充分空间,让他们的性格向外渗透。他的导演手法,不是向观众堆砌信息,而是用氛围、眼神、精心设置的构图、主观视角镜头,和恰如其分的音乐,将观众带进角色内心,让观众切身体会角色的所思所感。他对演员的调教,同样令人惊叹:这些新人演员同时展示着青春活力与少许生涩,使得角色与演员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他们的本色。
议题本色
但《本色》的胃口也不止于表现少年心绪。故事背景设定于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是在有意识地对当下的全球政治氛围作出反思。弗雷泽和凯特琳所属的两个家庭,代表了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立:前者的母亲莎拉身处同性婚姻,强调对少数族群和多元价值观的包容;后者的父亲理查德,则坚守美国传统价值,并且是铁杆的特朗普拥趸。
这部剧在第六集中还原了大选结局:特朗普在众人的惊愕中入主白宫,历史也因此被剧烈改写。作为意大利人,瓜达尼诺对这种境况早已深有体会,他把特朗普的胜利与当年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的胜利类比,认为这两个人最恶劣的影响,是用一己之力拉低了一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
但作为一个外人,瓜达尼诺没有偏袒剧中的任何一方。理查德虽然会网购MAGA帽子,对同志群体略有偏见,但他对凯特琳来说是个好父亲,对手下士兵来说是个好长官。相比而言,莎拉对待他人的态度反倒有些傲慢。她漫不经心地与儿子心仪的士兵调情,但她对凯特琳的性别认同一事又过度热心,甚至积极建议后者做变性手术,既没有考虑到凯特琳的个人选择权,也没有考虑到理查德作为家长的感受。
《本色》中,两个家庭的争斗,是美国当下政局的缩略模型:自由派催生着傲慢和伪善,保守派则滋生着暴力与极端主义的种子。瓜达尼诺没有站队,也没有美化谁。他只是原原本本地呈现了议题的本色,并借此揭示出诸多政治问题的来龙去脉。
身份本色
然而,作为LGBT导演,瓜达尼诺的故事落点终究还是与对欲望和个人身份的认同有关。他在这方面交出的答卷同样出彩。
男主弗雷泽了解自己的性向,却不知道该如何在与同性的接触中走出第一步,也不知该如何辨别直男与同志的区别。他热爱时尚与艺术,性情有些古怪,与母亲的关系出奇紧张。但他的长处在于:从来不会被自己的怪异和不合群所困扰。不论别人如何对待他,他都会用自己的细腻心思,暗暗关照他人;他可以很舒服地做自己。
女主凯特琳性格则没有这么洒脱。她知道自己对女性身份不完全认同,对男生兴趣寥寥,但在与女生亲密接触时,她同样没能得到快感。而乔装打扮成男性,和展望变性的前景,也无法让她满足。她的问题在于还没能找到自己。
故事在这些前提下,书写着两人的关系:他们彼此吸引、关心、理解,但同时,他们又刻意在二人之间画出界线,因为他们曾许诺永不接吻,也因为他们无法理清这场关系的本质。
但是当弗雷泽在故事结尾即将登上“世界最美之处”时,他最想做的,只是与凯特琳分享一切。两人在拱廊里接了吻,而这究竟是出于友情还是欲望,已经不再重要。当下的新人已不需要一成不变的身份标签,也不需要理清事物的本质,他们要做的,只不过是顺从内心。只有内心才是弗雷泽和凯特琳的本色,至于他们到底是谁,这问题或许重要,或许不重要,他们还有的是时间将它琢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