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火星上看到的雕塑》
艺术与科技——一个表达感性,一个根植于理性。当一个展览将二者融合为一个主题,将会呈现怎样的效果?是声光电的沉浸式场景?还是算法生成的新视觉体验?
《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冰川》
2023年7月2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的“致不灭的你”给出了答案的一个版本。展览汇集了不同国籍、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30位/组当代艺术家的54组跨媒介作品,以多元的媒介(VR体验、人工智能和基于算法的艺术、游戏、视频、雕塑和绘画等)为特色,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全球语境下“艺术”、“科技”和“设计”三个方向的探索。
标题《致不灭的你》来自同名系列动漫,这部充满哲思的动画探讨了生命在广阔时空中的模拟与复制——不仅从其智能角度,也涵盖感知与情感经验,这正契合此次展览的初衷。
一名观众佩戴VR眼镜观看虚拟现实电影
正式开幕前,在社交媒体上曝光度极高的《将从火星上看到的雕塑》是此次展览最为重要的展品之一——一件巨型的人脸装置,几乎覆盖了整面墙壁。这件作品是著名雕塑家野口勇(1904-1988)在1947年“二战”后,为人类之后的纪元建造的纪念碑,它象征着人类文明在浩瀚宇宙中存在的印迹。按照设想,人脸造型的体量之大,甚至可以从火星上被观测到。这一想法是为了向未来造访太阳系的生物证明——在人类毁灭之后——有知觉的生物曾经居住在地球上,这个星球曾经拥有自己的文明。
策展人王辛是常住纽约的艺术史研究者,曾就职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惠特尼美术馆。在策划此次展览时,她特意把艺术史上比较重要的案例加入到当下最新的艺术和科技的语境之中,希望以丰富的媒介形式,“打破人们对科技艺术展的固有认知”。
展览现场
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技术设计专业的李佳宝,创作题材常常涉及气候变化、跨物种共创、人性化的科技等。她曾在夏威夷与可瓦罗海洋生物实验室(KewaloMarineLab)进行合作。实验室里整天待在水箱中的夏威夷短尾鱿鱼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设想建造一个“游乐场”让这些短尾鱿鱼的生存环境更有趣。于是,她从夏威夷群岛收集白沙和黑沙,把它们做成国家地图的形状。一个月后,鱿鱼从自身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人造的地图和边境线。李佳宝记录下整个过程,将之取名为《鱿鱼地图》。
观察鱿鱼的过程,让李佳宝想起了自己作为移民在两个国家之间穿梭,背负着不同文化的包袱。“我试图同化和融入各个文化,却发现自己就像这个短尾鱿鱼一样,处于一个相似的境地。它身上白中有黑,周围的沙子黑中有白,但它觉得自己伪装得完美无瑕。”
展览现场
在王辛看来,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特色,如果一定要选出“之最”,她把“最感人”留给了江一帆的动画作品《星期天早上》。这是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爱情故事”——失去语言的人类只能靠触觉进行交流。当来自不同世界的一男一女相遇,奇妙的“爱情”发生了——他们用余生的每一秒来体验对方的前半生。13分钟的动画,以科幻手法和油画笔触传递了关于爱情的隐喻。而这份因“触觉”引发的交流,不正是艺术家和观众关系的隐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