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首页
导读
封面人物
报道
非虚构
图片故事
专栏
后窗
世界观
历史
社会
商业
文化
明星
国际
导航 首页->文化
别让人类以“聊天”始,以“沉默”终——ChatGPT的现实挑战与未来风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于:2023年04月21日 作者:何怀宏(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威廉:与AI较劲的“野”作家
一个要借小说表达对世界的思考的作家,面临构想很快被科技的飞速发展击碎、判断不断被时代变化追赶的困境,如何让自己对现实的洞察更深刻和有前瞻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谢晓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郑蕴思
李喆:认识AI,更多是为了认识人类自身丨“我们与AI共存这七年”③
“七年来,和围棋领域一样,AI在各行业生成超越以往人类认知的信息,这些信息之精确和高效将带来许多外在的行业结构变化和内在的反思性,也引发一些焦虑不安。不安和抗拒的源头或许关于人类思维与...
发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徐梅
古力:承认前面所有都是错误之后丨“我们与AI共存这七年”②
“AI出来,告诉我们以前你掌握的很多东西是错的时候,很多老棋手是不接受的,包括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它下的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围棋。” 关于AI围棋消解了围棋的魅力、令围棋变得“机器味儿十足...
发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徐梅
一份来自竞技围棋的报告丨“我们与AI共存这七年”①
人类棋手已经与AI共存了七年,他们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值得认真聆听和记录。他们这七年所经历的应该会成为通向好问题的重要路标。 金涬相信,就如同AI快速改写围棋行业格局一样,更强更聪明的...
发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徐梅
幽微而绵延:烧纸礼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
“传统的农耕时代延续下来的仪式,也在不断给人的情感反哺和充电,让人感觉自己所生活的网络中有自己的位置,可以寻求慰藉和帮助,可以给个体一种支撑。人仍然希望能向更大的外部世界寻求一种冥冥中...
发表于:2023年03月31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孟依依 欧阳诗蕾
党俊武:应对老龄化要结合对年轻人压力的疏解
应对老龄社会,需要做出战略性调整,从“打补丁”式解决热点问题的思维,转变为关切长远、普遍、制度性和体系性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于:2023年03月3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陈洋
蔡崇达:贴近根系的写作
(蔡崇达提供/图) 长篇小说《命运》的开头,蔡崇达重写了二十七八遍。 每次写到一万字左右,就被推翻重来。他想找到“那个对的调子”,这并不容易。最后他在“母亲的房子”里写出了那个开头,
发表于:2023年03月3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蒯乐昊
王计兵:一边赶时间,一边写诗
为什么要写诗?王计兵给出的答案是“不得不”——在我心目中,人和动物之间有区别,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欲望,这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但当有外力压制它的时候,味道就变了。够强...
发表于:2023年03月25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
大江健三郎要突破西方世界对于日本空灵、轻盈的美学想象,他所表达的“暧昧的日本”,是一个被撕裂的日本:这里有沉重的历史,曾经充满暴力、血腥和非正义。文学创作之外,他也在社会活动中关心人类...
发表于:2023年03月2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乃清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3 第753期 总第753期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29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