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首页
导读
封面人物
报道
非虚构
图片故事
专栏
后窗
世界观
历史
社会
商业
文化
明星
国际
客户端
导航 首页->文化
因凡特:与哈瓦那的漫长告别
历时八年酝酿,“拉美文学爆炸”中的遗珠、也是其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三只忧伤的老虎》,终于被译介到中文世界。古巴作家吉列尔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也由此进入广大中国读者的视野。这位文字游戏大...
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 作者:陈竹沁
正义的社会不应该“内卷” | 纪念罗尔斯诞辰百年
正义的社会还会“内卷”吗?如果人们不再仅仅迎合社会需求,可以真正致力于发掘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特质,如果人们的努力不是相互为敌,而是相互促进,那么答案是否定的。两个“如果”必须同时实现:自...
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 作者:特约撰稿 惠春寿
“9·11”如何改变美国电影
反思不是揭伤口,而是更深层的治疗。
发表于:2021年10月16日 作者:特约撰稿 小Q
内山完造 书店、新文学与他的中国观
重现内山书店以及内山完造,不只是对一家百年书店的敬重,更是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溯源
发表于:2021年10月09日 作者:卢琳绵
胡续冬 那个看起来不像老师的老师
千人送行的场面外,他的去世成了微博热搜,豆瓣上“纪念胡续冬”话题吸引了470多万次浏览。这个逝去的人用他47年的生命编织出一个庞大温暖的人际世界,这个世界里,他是真正的连接点。用胡子中...
发表于:2021年10月08日 作者:李昶伟
季强:古生物界“搅局者”
季强认为自己的跨界出于求真之心。他批评学界那种“山头”的划分窄化了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和格局。“譬如,一个搞恐龙的人到野外科考,发现了一块和他研究领域无关的化石,常常是不管的,就是拿回来...
发表于:2021年09月23日 作者:徐琳玲
刘世南 更一百年谁识我
“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继承和发展知识,以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类。这就是我为什么越来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缘故”
发表于:2021年09月23日 作者:李经纬
一群声音艺术家来到太原
“田野录音不应被视为高不可及的专业工作,不应成为精英的专权,而应成为普通人可尝试探索的有趣活动,甚至变成一种日常的习惯。如果人人都成为field recordist(田野录音者),我们...
发表于:2021年09月23日 作者:孙凌宇
陈瑜 你会观察孩子、为他托底吗?
“你就是你,再不是社会轨道中一个被滚轮传送带输送着、自己也不知道会往何处的存在。”
发表于:2021年09月23日 作者:邓郁
曹雨 艺术的冒犯
她曾说:“不痛不狠,焉能触之。”她相信艺术是老天赐予自己的武器,给反思提供契机。
发表于:2021年09月06日 作者:邱苑婷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2 第17期 总第715期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13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