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刑中向死而生

“我们所有人的目的,就是自由,就是走出苦役营。”
发表于:2021年12月03日     作者:本刊记者 李乃清

刘昕:探索向下前进 或向上后退的可能性

“也许你会觉得航空航天跟日常生活差太远了,但十几二十年前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也觉得它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它到来得很快。我希望用一些更接地气的材料和话题,让更多人对它感兴趣,然后去思...
发表于:2021年11月24日     作者:本刊记者 孙凌宇 实习记者 王彦琳

刘悦来:从缝隙到路径,四叶草堂的社区花园实践

“就是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大家一起种东西’,利用社区的边角隙地,不花钱,或者花一点点钱改善环境。”刘悦来和他的团队从边角缝隙开始,走出了一条由社区花园推动社区营造的路径。
发表于:2021年11月24日     作者:本刊记者 徐梅 实习记者 陈必欣

爱在哈姆雷特困局时 ——旁观梁永安和他的“爱情课”

他的爱情课是不是一碗情感心灵鸡汤,这些困扰过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真有所谓的答案么
发表于:2021年11月16日     作者:乔格里

苇岸:为同驴子一起上天堂而祈祷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当代文学史减去苇岸或者从当代的散文史减去苇岸,我觉得我们的文学史会变轻,我们的散文史会失重,因为苇岸是不能被称量的,他自己就是一种法度、一种标准、一种度量衡。”——评...
发表于:2021年11月16日     作者:孟依依

闽南人多奉一尊神,像城市多种一棵树

在闽南,人们都爱拜一拜。千年来,闽南地区形成了自由、包容的民间信仰,神祇之间相容,又与血缘、地缘融合。谢文哲在地方任职,但更多时候像一位笔耕不辍、记载一方文化的乡绅,他从自小熟悉的民间...
发表于:2021年11月16日     作者:欧阳诗蕾

孙一圣:在写作中,“曹县”成为人性的计量单位

在作家孙一圣的文字中,故乡“曹县”仿佛丈量人心这一深渊的尺。离开故乡后,这一量器更为流动、开阔,却始终在一个方向上越沉越深,进入更纯粹也更复杂的世界
发表于:2021年11月1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欧阳诗蕾

兰小欢:经济学者对穷有切实的痛感

兰小欢尝试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强调书本知识和逻辑推理的局限性,注重描述现实。当不可避免涉及“怎么办”时,则注重解释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改革,因为“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
发表于:2021年11月10日     作者:杨楠

在古尔纳的故乡,大海不再仅仅象征着伤痛

桑给巴尔,一个曾因贩奴、殖民而充满伤痛的地方。过去,这里有无数古尔纳笔下的“破碎的心”,也有它“骨子里的慷慨、高贵和触手可及的热情”。人们终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大海再次成为他们的希望
发表于:2021年11月05日     作者:特约撰稿  陈又礼

何云昌:肋骨与翡翠

另一件作品,原材料当中有好看的色花与很美的颜色,透光性、种水都不错,达到了糯冰,甚至接近于冰种。这样美丽的石头要是去雕刻它的话对何云昌来讲简直是犯罪,但它又像人似的,有一点毛病,当中有...
发表于:2021年11月05日     作者:孙凌宇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2 第27期 总第725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