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群:世界的残忍永远在创作者的想象之上

作家黄丽群警惕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打响指式的”说话方式,“对给答案,或是给一个漂亮的斩钉截铁的说法比较收敛。”这种暧昧也许更接近世界的真实状态,也延缓着年龄增长带来的想象力固化
发表于:2021年11月05日     作者:孙凌宇  实习记者  宫宇凡

在不定的时代问询永恒的生活疑难——北影节基耶斯洛夫斯基影展

主人公试图作出伦理选择,但留下的都不是肯定的答案,而是一种妥协,一种以“还是不要知道”维持脆弱日常生活平衡的智慧,一种两败俱伤后的和解,或者一种抚慰性质的谎言
发表于:2021年10月29日     作者:张宇欣

顾亦鸣:版画艺术家的时间观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要在继承的前提下来谈的,而不是把传统的东西全抛弃了,又打着传统的旗号空讲所谓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我觉得这样会不伦不类”
发表于:2021年10月29日     作者:原祁

追梦人

20年来,国华纪念中学的办学初心始终不变。而在新时代下,国华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未来。
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     作者:陈之芝

因凡特:与哈瓦那的漫长告别

历时八年酝酿,“拉美文学爆炸”中的遗珠、也是其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三只忧伤的老虎》,终于被译介到中文世界。古巴作家吉列尔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也由此进入广大中国读者的视野。这位文字游戏大...
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     作者:陈竹沁

正义的社会不应该“内卷” | 纪念罗尔斯诞辰百年

正义的社会还会“内卷”吗?如果人们不再仅仅迎合社会需求,可以真正致力于发掘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特质,如果人们的努力不是相互为敌,而是相互促进,那么答案是否定的。两个“如果”必须同时实现:自...
发表于:2021年10月21日     作者:特约撰稿 惠春寿

“9·11”如何改变美国电影

反思不是揭伤口,而是更深层的治疗。
发表于:2021年10月16日     作者:特约撰稿 小Q

内山完造 书店、新文学与他的中国观

重现内山书店以及内山完造,不只是对一家百年书店的敬重,更是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溯源
发表于:2021年10月09日     作者:卢琳绵

胡续冬 那个看起来不像老师的老师

千人送行的场面外,他的去世成了微博热搜,豆瓣上“纪念胡续冬”话题吸引了470多万次浏览。这个逝去的人用他47年的生命编织出一个庞大温暖的人际世界,这个世界里,他是真正的连接点。用胡子中...
发表于:2021年10月08日     作者:李昶伟

季强:古生物界“搅局者”

​季强认为自己的跨界出于求真之心。他批评学界那种“山头”的划分窄化了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和格局。“譬如,一个搞恐龙的人到野外科考,发现了一块和他研究领域无关的化石,常常是不管的,就是拿回来...
发表于:2021年09月23日     作者:徐琳玲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2 第27期 总第725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