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设为主页
首页
导读
封面人物
报道
非虚构
图片故事
专栏
后窗
世界观
历史
社会
商业
文化
明星
国际
客户端
导航 首页->后窗
电影没有什么用
最后导演自嘲,对“这样的时代”(他也没有解释和批判更多)怎么办,只是拍几部电影吗?“电影有什么用?凭什么我有资格记录这个城市呢?” 电影没用。
发表于:2022年01月25日 作者:dll
从平遥出发
探寻古迹,宛如在连绵不绝的艺术电影中浮潜的间隙,探出水面的呼吸。
发表于:2022年01月25日 作者:丁正如意
琼·狄迪恩:为了活着,我们讲述
1977年接受《巴黎评论》访谈时,狄迪恩说,“意义本身居于词语、句子和段落的韵律之中……我的写作方式是存在方式。”事实上她也做到了。
发表于:2022年01月21日 作者:卢琳绵
《不要抬头》:一部讽刺的末日狂欢片
该片剧情完美证明了,哪怕世界末日来临,人类也不可能达成暂时的一致;最后世界会崩溃,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权贵坐上诺亚方舟,逃出太阳系。
发表于:2022年01月21日 作者:dll
年轻一代摄影人如何表达自我与时代?
如今,人人都有手持的摄影设备,用镜头记录和重塑现实的技术似乎变得越来越轻易,摄影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理解图像、理解摄影这个行为本身也许是我们思考摄影艺术未来的关键点之一。
发表于:2022年01月21日 作者:叶小林
活着的潟湖
治水的同时 保有敬畏之心,才是这座建立在水上的城市的生存 之道。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威尼斯会有一位专门的 水务行政官,因为只有保住“活着的潟湖(Laguna Viva)”,人才得以与自然...
发表于:2022年01月21日 作者:鱼尔布开克
理查德·罗杰斯:城市生活的拥护者
罗杰斯一生致力于使城市成为文明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
发表于:2022年01月18日 作者:卢琳绵
人人都正确,人人皆聒噪
社交网络年代改变了人类什么?或许,在诸多行业以流量为生、搏命吸引关注的当下,情绪本身就是意义,就是生产力。而在微博上、朋友圈中,或在抖音快手的短视频里,人人都是绝望写手。
发表于:2022年01月18日 作者:欧阳诗蕾
让-马克·瓦雷:拍摄女人、伤痕和破碎的生活
201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让-马克·瓦雷说,他的工作是试图揭示人性的缺陷和不完美。他很少受访,很少讲自己的故事。他被公认为魁北克天才导演。
发表于:2022年01月18日 作者:dll
吴新智 :随时都要准备否定自己
吴先生常说,做古人类研究要习惯争议。他经常提醒我们,现有的各种学说都只是假说,不是真理,更不是历史的真实。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在日趋接近真相,至于什么时候能抵达,谁也不知道。
发表于:2022年01月09日 作者:卢琳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2 第27期 总第725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