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和伙伴们开启“云”上新战局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日期: 2023-05-08

在过去的四月,各家云厂商相继亮招,谁都希望在大模型开启的人工智能新战场占据先发优势。阿里云和他的伙伴们显然已先行一步。

大模型的到来点燃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烽火,为云计算市场开启了全新的成长周期,也为千行百业的创新按下提速键。

4月26日,在南京举办的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提到,不仅是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各行各业都在形成广泛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

以往,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更多是“爱恨交集”,“不转等死,转了找死”这句话准确地道出千行百业面对数智化转型时进退两难的窘境。

张勇在合作伙伴大会上谈到,当前中国的IT渗透率与美国相比存在差距,中国仅有1.3%的IT渗透率,其中云化的比重仍有5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阿里云定位为一家云计算产品公司,让被集成真正说到做到,与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共同服务千行百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不只是阿里云,在过去的四月,各家云厂商相继亮招,谁都希望在大模型开启的人工智能新战场占据先发优势。

就在各家都整装待发之际,阿里云在这场战局中已摆好进攻的姿势。

早在2022年年底,张勇发布内部全员信中将“进”作为新年关键词。2023年4月11日,阿里云推出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后,在15天后趁势拿出一套完整的进攻策略:“降价”“被集成”和“行业专属大模型”。

三项动作形成了阿里云进攻的飞轮效应,因为技术红利和规模形成成本优势,给予阿里云充分的降价空间,而降价和产品能力的开放将吸引更多伙伴与阿里云合作,扩大市场规模,从而带来更大的价格空间。在当前的智能化浪潮下,阿里云可以为伙伴提供更有优势的算力价格和大模型能力,推进AI大模型的产业落地,这也将带动更庞大的云市场规模。

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入新周期。

“降价”做大市场

千行百业开启数智化的第一步是“上云”。

但“上云”要面临的首个问题便是高昂的成本投入。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判断云产品用得好不好之前,能不能用得起是实现数字化要跨越的一道“天堑”。

2020年,国务院、中央网信办曾共同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就已提到要推行普惠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三年后,张勇在南京的演讲中谈到,在智能化的时代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性能也是更低成本的算力。“让算力更普惠,让AI更普及”也是张勇在阿里云峰会上提出的两大战略核心。

人工智能时代无疑会迎来暴涨的算力需求,技术“普惠”将是奠定产业数字化浪潮的基石,而“降价”则是将技术红利反馈给全社会最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合作伙伴大会上,“降价”成为阿里云开始攻城略地的第一式。

在4月26日当天,阿里云高调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价格于5月7日正式生效。这也是阿里云史上最大规模降价。

有业内人士表示,“降价”并不容易,将时刻考验着云厂商的技术能力带来的成本优势。也就是说,“降价”并非低水平的内卷,而是通过产品技术的突破做到降本增效,让产品具有更高性价比,真正实现实惠。

“我们希望在阿里云上训练一个模型的算力成本能够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只有降低门槛才能让大模型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张勇在阿里云峰会所言足见阿里云践行“普惠”战略的决心,他透露,阿里云过去十年提供的算力成本下降了80%,存储成本下降近九成。

▲张勇透露,阿里云过去十年提供的算力成本下降了80%,存储成本下降近九成。图/阿里云

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财报显示,阿里云本财年营收达到1001.8亿元,同时其经营利润(经调整EBITA)达到11.46亿元,实现创立13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的演讲题目也鲜明地亮出“让创新触手可及”这一核心议题,但做到这一步,除了降低云的成本外,降低云的使用门槛也尤为重要。

周靖人介绍,目前阿里云所有平台级产品都会全部云化,做到开箱即用,业务开发者不必关注底层资源的设置和匹配,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系统,云服务不在于是以资源方式付费,而是以业务效果付费。这意味着,阿里云将从资源型云计算提供方进化为面向业务的云计算体系。

比如说,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地图,过去有不少App开发和产品新功能等待上线,通过Serveless函数计算功能,即可轻易完成各种系统的部署,弹性计算大大降低开发时长,单个新功能上线的开发时长从以前以天为计压缩到几小时。

同时,整个系统完全搭建在Serveless架构上,能够支撑百万级别算力,整体成本降低30%以上。

周靖人提到,随着新一轮价格下调,能够真正降低使用云的使用成本,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云计算开发,让更多的开发者从线下的开发系统真正能够上云开发,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拓展云计算市场。

在4月11日的云峰会上,阿里云发布飞天免费使用计划,为1500万开发者与300万初创企业提供50款云产品的免费使用。核心是为了降低开发者和初创企业上云门槛。

阿里云智能首席商业官蔡英华称,此举同时也给广大合作伙伴带来商业机会,预计将带来二十万新用户。

拥抱“被集成”

谁能让各行业真正理解并相信云的价值?云厂商的合作伙伴扮演着让千行百业更好上云、用云的角色,拓宽着阿里云的深度与广度。

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中的“伙伴优先”的意义正在于此,让更为熟悉行业的合作伙伴作为knowhow者走在前头,而阿里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云产品服务,通过阿里云产品“被集成”,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深入服务行业客户,挖掘更大的业务价值。

“被集成”在阿里云内部已经说了很久,在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现场,张勇公开表态要让“被集成”既说到又做到,身后的一张图中详细介绍阿里云的技术架构及产品内容。他强调图中“PaaS层的服务和产品,希望能够被合作伙伴所集成,共同面对客户”。

▲张勇公开表态,要让“被集成”既说到又做到。图/阿里云

“被集成”相当于由云厂商提供标准化、高兼容性的PaaS产品,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根据行业需要将云厂商的PaaS产品方便地集成到各式各样的业务系统中,最大限度发挥云产品及服务的价值。

无影是阿里云推出的新型云计算机构体系,通过在客户端提供丰富的SDK,方便合作伙伴快速接入。周靖人认为把无影集成到各个业务中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既可以作为开发体系,甚至作为日常办公界面,也可以集成到硬件中,释放硬件端算力。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云业务集团副总裁肖凯在与阿里云合作中慢慢意识到,阿里云更愿意“后退一步”,“阿里云自己在技术基础架构上的定位更加清晰,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包大揽去做。”

“以前是做生意,现在是技术上的共同体。”肖凯说。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是阿里云总代伙伴、分销伙伴、集成伙伴,与阿里云共同服务于东风日产、北汽新能源等大客户。目前,神州数码与阿里云合作从早期的代理延伸至云服务、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多维合作。

因交通与阿里云结缘的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波回忆与阿里云的合作历程,他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从商务团队和技术团队无不体现“伙伴优先”的承诺,阿里云为智元汇提供足够的业务支撑。

“阿里云迭代升级的进化能力,让我们卸下了一个包袱,让我们在战略上不用顾虑太多,而是更专注在对场景的理解。”邓波说。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后,钉钉和瓴羊这两个PaaS层服务产品,也会进入到被集成的序列里。谈及钉钉的“被集成”,张勇颇感骄傲。在经过多年努力后,钉钉成为各行各业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的载体,被集成到各行各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

谁能做厚Pass层,提供更多“被集成”的产品将成为在诸多云厂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而对于帮助云厂商做大蛋糕的合作伙伴,阿里云也在最新的生态政策及细节中拿出最大的诚意。比如,针对各级别分销伙伴的佣金率,将于2023年全线大幅提升,为历年最高。

蔡英华称,分销政策的三大亮点在于全面提高月返、季返和年返比例,年度最高佣金由22%提升至35%,其次对于进步的伙伴给予激励,由增量的4%跃升至30%,高等合作伙伴承诺更高回报,最后,在百城计划中,对开拓新兴下沉地区的伙伴,新增最高为12%的额外佣金。三者叠加后,2023年标准级伙伴的最高佣金获取率已超过2022年旗舰级的合作伙伴。

蔡英华透露,后续会加大建设伙伴主导的专属云市场,预计开放5倍规模的可预期销售规模100亿的专属市场。

加速大模型落地行业

大模型亮相后,云厂商意识到单纯依靠卖算力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阿里云最早提出的“模型即服务”在今天成为云厂商的共识。在张勇看来,行业大模型会是阿里云拥抱“被集成”上的一个抓力点。

那么,什么是“模型即服务”(MaaS)?

周靖人提到,模型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今天的“模型即服务”不简简单单指大模型本身或者各种各样丰富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模型能够集成,并在各行各业管理下真正进行一系列优化,让模型释放本身的能力,结合行业具体业务场景完成业务系统智能化。

原先云计算的三层架构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在阿里云公布的架构层次中,MaaS取代SaaS成为顶层。

“通义千问”大模型自亮相后就在行业内引起相当大的关注。在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张勇公布“通义千问”的最新进展,已有20万家企业申请接入。

张勇对于大模型寄予更多的期许,“不仅用好阿里大模型,也要能用好行业从开源社区到各种各样的基础大模型,希望各种大模型都能跑在我们的云上。”

2022年11月3日,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承接MaaS模式的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首批合作方还包括澜舟科技、智谱AI、深势科技、哈工大讯飞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达摩院等率先向社区贡献三百多个经过验证的优质AI模型,超过三分之一为中文模型,全面开源开放。

“魔搭”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过去AI应用领域开发门槛高、定制化需求高以及模型多、调用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改变了过去通过硬件资源、软件能力和底层框架的问题提供服务的现状。模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优势逐渐展现。

对于开发者而言,“魔搭”社区便于找到最适配业务场景的模型,快速完成微调,加快云端部署。目前,魔搭上的商家模型超过300个,覆盖了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等AI主要领域,覆盖任务超过60个。现均已开源代码或者开放使用。

仅提供通用大模型远远不够。

周靖人谈到,当前他们已然认识到通用模型要应用与各行各业的实际场景中,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合作伙伴带着行业或企业的特殊知识,与“通义千问”大模型融合在一起,为企业定制专属的使用空间。

尤其是当企业进入大模型进行二次训练或者调优时,依然处于安全环境,所有行业数据或用户数据在开发过程中只会应用于专属模型开发,不会应用到通用的底层的“通义千问”大模型。

比如,全球领先的企业云与软件服务商用友早在2017年便与阿里云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旗下的子公司“畅捷通”更是放心把“后背”托付给阿里云,在2020年10月后,相继进行多项核心云服务向阿里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的迁移工作。迁移完成后,畅捷通业务系统服务响应时间降低了40%,业务系统并发能力提升了4倍以上。

随后,用友与阿里云进一步升级合作模式,2021年,用友旗下拳头产品NC Cloud与阿里云自研数据库PolarDB完成相互认证,携手完成大型医药控股集团公司朗致集团核心ERP系统和核心数据库迁移上云,数据库直接成本下降20%,运维成本下降50%。

在2023合作伙伴大会当日,阿里云宣布启动“通义千问”合作伙伴计划,用友也成为首批七家“通义千问”伙伴之一。

余下六家分别是昆仑数智、朗新科技、千方科技、中金财富、石基集团、亚信科技,这些企业将与阿里云联合推进油气、电力、交通、金融、酒旅、企服、通信行业的智能化。

▲阿里云宣布启动通义千问合作伙伴计划。图/阿里云

蔡英华与伙伴们一起登台发布计划,他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愿景:接入千问模型的企业能够诞生出多样化的千姿百态的行业模型、企业专属模型,模型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推动企业全面走向智能化。

张勇表示,历经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智能化的起点。下一步,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带来一个全新的万亿AI大市场。云计算是AI时代最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这将成为云计算向传统IT进一步渗透的重要拐点。

阿里云和他的伙伴们显然已经先行一步。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3 第754期 总第754期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05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